课程建设
暑假期间我校教研组活动丰富多采(三)
本届模拟联合国大会以“鉴往知来,胸怀天下”为主题,来自上海、安徽、湖南、河北、河南等地的150名中学生代表,分别扮演不同国家的外交官,作为各国代表,参与到“联合国会议”当中,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30余所知名高校学生组成的主席团的主持下,通过演讲阐述各自国家的观点,为国家利益进行辩论,与友好国家沟通协作,解决冲突,讨论决议草案,促进国际合作。
我校潘维泰、陈铭潜荣获杰出代表奖、吴熹之荣获最佳文案写作奖,温宇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温宇供稿)
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本次活动以“满清文化”为主题,以“品读经典、研习国学、交流经验,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努力弘扬国学精神”为宗旨。活动中,我校学生制作了国学宣传展板和演示文稿,总结了我校一年来开展的国学活动情况;聆听了辛意云教授等5堂专家讲座,对孔子和儒家精神、中国当代文化主流的演变都有了更深的了解;与各校同学进行国学知识竞赛,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实地参观了赫图阿拉城、清昭陵、清永陵,真切感受“满清文化”的发展演变;登上东北千山,饱览中国道教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多样的活动,同学们收获了知识、能力和友情,也充分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一全国中学生夏令营每年举行一次,营员来自台湾、香港、内地20多所学校。我校是湖南省唯一的参与校,从2004年以来每年选派代表参加这一活动,至此已坚持13年之久。
谌湘蓉老师赴香港交流工作
高二学生赴崀山进行地理科学野外考察学习
崀山是世界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具有完整、典型的丹霞地貌,尤以壮年期为甚,其旅游开发正如火如荼,是学习和实践地质地貌、水文生物和旅游资源开发知识的难得实践基地。为了开展好本次活动,在查找大量文献和实地踩点的基础上,编写了《湖南新宁崀山丹霞地貌考察活动手册》,设计了考察行程和多项考察活动,落实了交通、住宿、餐饮等事项,选聘了参与崀山申遗工作的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副总工程师彭世良做本次考察的专家和顾问,由地理教研组长向超老师为领队,朱丰年、肖雨琳老师以及师大研究生为指导老师,挑选了对地理感兴趣和有特长的学生,最终组成了崀山地理科学野外考察队。
第一天下午的考察活动在天一巷举行,首先进行了GPS接受器、测距仪等地理考察仪器使用的培训。然后彭工给同学们介绍了红色盆地的形成和早期丹霞地貌的特点,接着同学们在走近并穿越长达 米的丹霞谷巷过程中,感受到了地貌学上所讲的“一线天”的惊险和奇妙,了解了早期丹霞地貌的特点和成因。
第二天上午考察了八角寨片区。师生们登顶丹霞方山八角寨,站在观景平台上,瞭望成熟期密集丹霞峰林全景。彭工给同学详细介绍了丹霞夷平面、丹霞峰丛、丹霞峰林、丹霞谷、丹霞单面山、丹霞丘陵等地貌类型的特点及成因。然后同学们各自选择观察角度,用笔将自己看到的丹霞地貌绘成地景图,同学们画得十分认真,而且各具特色,更重要的是在画图的过程中对丹霞壮年期地貌的特点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第二天下午坐竹筏考察了扶夷江片区,主要是晚期丹霞地貌。扶夷江江水清澈,水流平缓,是典型的丹霞宽谷河流,两岸有三级阶地。两岸还有将军石等丹霞孤峰景观。在扶夷江漂流终点,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以土地利用和景区规划开发为主题的地理观察活动,最后绘制了土地利用图并汇报了各小组对景区规划开发的评价与建议,同时还进行了扶夷江漂流导游词的竞赛活动。
第三天上午大家考察了骆驼峰片区,进一步体会到了发育崀山丹霞地貌的红色碎屑岩层特征、成熟期的崀山密集丹霞峰丛和独特的崀山丹霞象形景观。最后大家又来到崀山地质博物馆,站在崀山全景模型前,彭工对崀山丹霞地貌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此次考察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一直以来,地理教研组就重视地理野外考察的组织,先后组织过学生去市内的岳麓山、地质博物馆等地考察、参观,进行过相关课题的研究并获奖,开发了《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编著并出版了同名校本教材,但走出长沙,时间超过一天的主题地理科学考察活动这还是第一次。此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丰富了师生的地理知识,又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一次收获巨大且具有开创意义的地理学科实践活动。(向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