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附中追梦人】李大力:破译基因密码,编辑更美的生命音符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25年03月18日 08:21

以下文章来源于长沙晚报家长学院 ,作者张炎炎

长沙晚报家长学院 .

家长学院:和孩子一起成长!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图片

人物名片

图片

李大力,博士,湖南师大附中1997届校友。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上海市基因与细胞治疗前沿科学基地主任、调控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围绕基因编辑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特别是通过开发一系列创新的底层技术,建立了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构建以及基因治疗的新方法,取得了突破性的临床疗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尚思探索学者等荣誉。



图片

人物素描

图片

他通过优化创新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世界领先的基因编辑疾病模型构建技术体系,以血友病和β地中海贫血等单基因血液遗传病为模型,建立了基于基因编辑技术的遗传病基因治疗新策略。他以深厚的学术研究破译基因密码,编辑更美的生命音符。


图片

《长沙晚报》版面截图


在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我们见到了湖南师大附中校友李大力,穿着白大褂的他刚与学生从实验室出来。基因编辑,被誉为“改写生命密码的分子剪刀”,是21世纪生命科学的革命性突破。李大力的研究工作,正是以基因编辑底层技术优化改造为基础,开发治疗遗传罕见病和肿瘤治疗的新方法。目前,已有15例β地中海贫血患者,因为李大力与多个团队的临床研究,完全摆脱了输血依赖,达到治愈标准;开发的基于基因编辑定点整合技术的CAR-T疗法,在近20名末线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身上看到了神奇的疗效。


图片


01

从小立志探索生命科学奥秘


“师大附中是我梦寐以求的中学。”李大力与师大附中的缘分,似乎从儿时便已悄然种下,自小在岳麓山下长大的他,从小就梦想考入师大附中。“我拿到附中录取通知书那一刻,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带着兴奋和憧憬,李大力开启了难忘的6年中学生活,附中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他印象格外深刻。“我高中所在的高197班是全校第一个心理教育实验班,除了课堂教学,还有很多心理实践活动。”他记得高一的暑假,学校组织了一场和凤凰县希望小学结对帮扶的夏令营活动,大家心怀爱心,主动拿出自己的零花钱,共同资助了一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我们与当地农户共同吃住,感受互帮互助的快乐。”李大力说,同学们在社会实践中共同成长,情谊愈发深厚。


“附中教育对我最大的影响是授之以渔,不仅让我们掌握知识的细节,更注重培养我们学会探索的能力。”学习方面,李大力回忆,老师们特别注重引导同学们如何思考。“每当遇到难题,老师们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巧妙地引导我们剖析问题的本质,挖掘背后的逻辑。在生物课上,老师会通过生动的实验,启发我们思考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李大力从小就对各种动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放学后跑到离附中不远的湖南师大生物系,趴在教室窗户外看各种动植物实验”。怀揣着探索生命科学奥秘的梦想,李大力在高考时填报了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以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身份赴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刘明耀教授实验室深造。在那里,他真正接触到了基因打靶技术,通过努力学习,熟练掌握了对小鼠的基因进行精确改造的方法。


02

把基因编辑技术推向临床造福患者


2007年,带着“为人类健康造福”的科研愿望,李大力从美国学成归来,入职华东师范大学。用他的话说,这是“把本领带回家”。


通过基因修饰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可为药物开发提供重要实验材料。李大力在华东师范大学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建立小鼠的基因打靶技术体系,推进实验动物中心的建设,顺利构建了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他凭借着对新技术的敏锐嗅觉,带领团队第一时间开展新的基因编辑技术研究,并在国际上率先建立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大鼠和小鼠疾病模型构建的新方法,奠定了他的团队在基因修饰动物模型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作为基因治疗的研究者,李大力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研发更优的基因编辑技术,开发更多造福患者的基因治疗药物,在不断探索中,编辑出更美好的生命音符。他说:“能够将自己建立的技术真正推向临床,造福患者,哪怕是治疗好一个病人,亦足以慰平生。”


地中海贫血是全球发生率最高的遗传性疾病,许多患者需要定期输血和辅助治疗,对血库资源和患者家庭而言都是巨大压力。基于坚实的基础研究,李大力联合多个基础、临床研究和生物技术公司的生产团队在2020年初开展了基于基因编辑的β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目前,在湖南最先接受治疗的两名患者已经完全摆脱了输血依赖四年半以上,达到了临床治愈的目标,成为国际上开展贫血症状最严重的β0/β0型地贫患儿基因编辑治疗的第一个成功范例。截至2024年12月,共有15例患者接受了治疗,且都已经摆脱了对输血的依赖。


全球遗传罕见病有6000多种,95%都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更谈不上治愈。每每收到患者家属和病友群体的邮件,询问是否有基因治疗方案时,李大力总是深感重任在肩。他和团队也一直在基因与细胞治疗药物的自主研发上不懈钻研,以突破国外的知识产权壁垒,降低成本,研发更多让老百姓用得上的创新药物。“我希望为罕见病患者群体尽绵薄之力,促使社会更加关注、关爱罕见病患者群体。”目前,他也正围绕自己的研究方向,呼吁引进一些遗传罕见病的特效药物,推进罕见病药物进入医保。



对话校友

长沙晚报:未来基因编辑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


李大力:随着先进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基因编辑领域正朝着更加精准、高效的方向迈进,为解决复杂的遗传病提供前所未有的可能性。我觉得未来基因编辑研究热点将聚焦三大方向:一是开发更精准的微型编辑工具,能更高效安全地递送到体内产生疗效;二是开发长片段DNA定点整合的新型技术,能使基因编辑惠及更多类型的疾病;三是加速临床转化,这些创新将推动基因治疗从实验室走向大众,让更多患者受益。


长沙晚报:您认为长沙如何更好地吸引科技型企业?


李大力:人才引进非常重要。我觉得长沙在这方面做得很好,长沙房价不高,降低了人才的生活成本,同时长沙的人才政策里有优厚的子女入学教育政策,对于优秀人才引进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从科研角度来说,软硬件支持很重要,如果能够在实验室的筹建、仪器设备的购买、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持续支持,相信能吸引更多科技型企业入驻。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