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心中的那一抹红

叶绿素a 植物恋上诗
2020年04月17日 16:14



图片

1

图片

散漫的寻花之路



图片
        在“塞尚摄影.公益大讲堂”群里看到一位摄友发的美篇,介绍长沙园林生态园的杜鹃花的,心中为之所动,上午邀约朋友们去看看,大家都各自在忙,时间不合。中午追剧《良医》第3季的最后几集,超级感人,一追追到3点半,还弄得泪眼婆娑的。

图片


        想起天气预报今晚就要开始下雨了,连续几天都是阴雨天,杜鹃花不等人,于是擦干眼泪红着眼出了门,幸好没有碰到熟人,不然还不知道怎么跟人家解释呢。

        开了导航,显示38分钟即可到,可我却花了1个小时才抵达。不是因为堵车,而是因为分神。

图片

        边开车边在喜马拉雅听秋雨书院必修课程,在听到北魏孝文帝-鲜卑族拓跋宏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时,耳目为之一新,而这时恰好到了要下星联线转向生态园的路,结果完美错过。往前开了一段掉头,发现掉头后要绕好远的路才返回到错过的路口。终于到了生态园门口,到停车场去停车时,停车场管理员大哥告诉我,现在进去不划算,要交55元入园费,过五点半就不收费了。正好园外有一片草地,一株紫花泡桐远远立在那里,很吸引人,便决定省点零花钱,先在外面拍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岂止是泡桐,那紫色的像双飞鸟的野豌豆花,那粉粉花瓣、黄黄花蕊的野蔷薇,那秋天红得耀眼的火棘却有着如此洁白的花,那在微微的夕阳映照下毛茸茸的车前草花,还有圆圆的泽漆、小小的附地菜、花果并存的诸葛菜.......空无一人的野生草地,一切是那么的美好,这一拍,便是一个小时,猛然想起还要逛园子时,已经是5点48分了。
图片


图片

2

图片

勾人回忆的映山红

图片

        刚一入园,一株熟悉而又陌生的映山红跳入眼帘,让我惊喜不已。熟悉是因为它的枝形和红色,陌生是因为太久没有见到这种深入我记忆中的映山红了。


图片
图片
        说实话,校园里、小区里,经常见到杜鹃花,但那花色、那拥挤在一起的造型,一直没有勾起我拍它们的欲望。

       也曾经到大围山等几个杜鹃花海景区去观赏过杜鹃花,但或多或少总有些失望。因为人工的痕迹太明显,游人的足迹太多。

图片
图片


图片

        更因为记忆中的映山红实在是太美,无可替代。

          而今天在这个园子里看到的映山红,倒有点记忆中的模样。纯正的红色,无拘无束生长的枝条,路旁、水边、山坡上,不时有几丛映山红在点缀着园林春色。






图片

3

图片

记忆中的映山红



        在家乡,映山红有一个颇具乡土气息的名字——唢呐花。我猜这一名称的来源是因为它的花形像唢呐,唢呐是乡里最常用的一种乐器,但凡哪家有红白喜事,一定会有唢呐声响起。

图片

        红红的唢呐花不仅喜气、好看,还是我们的小零嘴。现在想起来,小时候我们真的吃过不少野味,除了唢呐花,还有酸模的茎杆、金樱子的果、茅草的根、野蔷薇的嫩茎......
图片
图片
图片

        直到电影《闪闪的红星》放映,通过电影的主题曲,我才知道唢呐花原来有个好听的名字-映山红,歌曲《映山红》也成了我的爱。再后来,读大学了,才知道映山红的学名叫杜鹃,是杜鹃花科植物。

        喜欢映山红的另一个理由是,母校后面的永丰山上,有一大片映山红。每到春天,小伙伴们总会相约到山上去采映山红。采回来后,插在一个装水的玻璃瓶子里。阴暗潮湿的高中女生宿舍,有了映山红,顿时有了光亮。


图片

4

图片

心中的那一抹红


图片



        杜鹃花在我国有很长的栽培历史了,它的品种非常多、花色各异。
        古代许多文人墨客曾经吟颂过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
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
三春三月忆三巴。
        诗仙李白这首触景生情、怀念家乡的诗,让我明白,为什么我独爱这大红的野生杜鹃,因为它是我心中的那一抹红,无其他杂色可以替代。
        或许,我爱的不是映山红,而是家乡、是藏在心中的记忆。  
        

图片

    

         我想,杜鹃花的花语应该是思乡。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植物恋上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