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曲线“双峰”曲线图的解读及应用
发布:生物教研组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5-03 人气:
模型1:

解读:开始时(约6—10时)光照不断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12时左右气温高,蒸腾作用很强,部分气孔关闭,CO2供应减少,光合作用强度减弱;随后由于气孔打开,二氧化碳进入增多,引起光合作用强度增加。再往后,应用光照减弱,光合强度开始不断减弱。
模型2 :

解读:
关键点/线段 | 时刻 | 特点 |
AB ,HI | 5点前和7点后 | 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
B | 5点 | 光合作用出现,开始制造有机物 |
C | 6点 | 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有机物不积累,植物不能生长 |
G | 18点 | 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有机物积累达到最多 |
D | 9点左右 | 光合速率最大,有机物积累速率最大 |
E | 12点 | 午休现象 |
H | 19点 | 光合作用消失 |
A-B,H-I | 19点-5点 | 只有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
应用
例1 :夏季,在晴天、阴天、多云.高温干旱四种天气条件下,猕猴桃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差)变化曲线不同,表示晴天的曲线图是( )


A B C D
解析:
阴天光合作用强度很低,光合作用强度低于呼吸作用强度,故阴天对应A图。多云是植物避免“午休”现象,故多云应对应C图。高温干旱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变低,但植物仍是光合作用强度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故高温干旱应对应D图。答案:B
例2:某同学为研究自然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日变化情况,设计了下图(1)所示的装置。实验中将该装置置于自然环境中,测定南方夏季某一晴天一昼夜中小室内氧气的增加量或减少量,得到如下图(2)所示曲线。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⑵中可知一天中光合作用开始于 点,结束于 点,一天中干重最多的时间点大约在 点。
(2)图二曲线表明6~8h时,小室内氧气减少量逐渐减小,其可能的主要原因是 。
(3)曲线中表明中午12h左右光照最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反而降低(呈“午休”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为: 。
(4)如果以缺镁的全营养液培养大豆幼苗,则曲线中a点将如何变化 ?
(5)下列曲线中能正确反映本实验研究中某些生态因素的变化情况有( )
解析:本题以小室内氧气增加或减少速率来揭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从图中可知6-18点范围内进行光合作用,但6-8,16.5-18时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强度,而8-16.5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强度。8时和16.5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12h左右出现午休,由于温度过高导致气孔关闭。
答案:(1)6 18 16.5;(2)植物开始进行微弱的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逐渐增强,但此时间段内光合作用强度仍小于呼吸作用强度;(3)植物由于蒸腾作用增强,气孔关闭,叶肉细胞中CO2供应减少,光合作用减弱 (4)向右移动 (5)BCD